機遇風險相生相伴
海上風電項目的高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環境風險
氣象災害
海上風電建設項目受各種氣象災害的影響,比如鹽霧、雷電、臺風等。我國沿海地區夏季頻發臺風,極大地影響風電場的正常運行。極端天氣,比如熱帶氣旋等會形成瞬時極高風速,破壞風電場的設備及結構;雷電有可能引發風電場電路故障、火災等。海洋鹽霧對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塔筒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其腐蝕速度遠比陸地環境快。
海洋災害
風電場海域如發生風暴潮、海嘯等會直接影響海上風電場的建設、運行,甚至有可能導致項目終止,強力海浪的發生也會影響風電場壽命。另外,海洋污染、海岸侵蝕等事件都有可能導致風機無法運行;與此同時深入海底的風機基礎使海底局部形態發生變化,海底地形在海流、潮汐及海浪等因素的作用下可能發生運動,繼而影響基礎穩定性,甚至危及風機安全運行。
地質風險
地質災害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①海床穩定性災害,如海底滑坡、海底沖刷、海岸侵襲等等;②地震地質災害,如海動斷層、地震海嘯等等,不管海域地震還是由此引發的次生災害都有可能對海上風電場造成破壞性的損害。
2、施工過程風險
設備運輸風險
因為海上風電場施工場地在海上,所有設備、構件均需要從陸地運送到海上風機機位后進行安裝,海上運輸過程中受天氣、海況以及港口、碼頭通航條件的影響,運輸過程中各類意外事件的出現都有可能導致設備損壞等情況。
施工質量風險
海上風電建設項目施工作業環境在海上,施工難度大。大件、重件吊裝,起吊高度超高;海床地質條件差的地方打樁存在溜樁風險;海上風電基礎結構復雜、海纜敷設施工工藝要求高;海上風機安裝控制精度要求高,風機塔架連接高強螺栓緊固力矩要求嚴格,海上環境下電氣設備要求的安裝質量嚴苛,高壓電纜接頭制作安裝質量標準高。
施工安全風險
海上運輸、大型吊裝、人員上下作業平臺、高空作業、海上電氣試驗都可能發生安全事故,同時存在施工船只數量不足、施工設備種類不全等問題。海上風電工程結構復雜,交叉作業施工經常性存在。
施工設備風險
海上風電施工需要使用大型、專用設備,如打樁錘、吊裝船等,設備集中且使用費用高,施工機具的可靠性尤為重要。維護保養不足和操作不當可能導致施工設備在作業過程中損壞,進而導致在建工程受損,重置費用高昂。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過程中,風場內聚集眾多的船舶,協調調度風險很大,船舶之間的避讓,通訊機制建立不當,存在船舶之間碰撞,船舶與己建成的風機基礎結構碰撞風險。自升式安裝平臺船舶樁腿存在穿刺,傾斜風險。
由于海上風電場建設數量急速增長,國內現有的海上施工裝備設備供不應求,同時我國海上大型裝備的作業能力也無法滿足風機大型化的需求。而由于制造周期長、技術難度大,短期內難以彌補供需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直接導致了在實際作業時,不滿足條件的裝備設備被大量使用,同時還存在部分裝備超限作業的情況,增加了作業風險。
3、人員管理風險
管理體系風險
目前國內海上風電屬于新興產業,很多其他行業單位逐步參與到海上風電建設中來,這些單位在管理方式,管理組織結構,管理體系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適應性很強的海上風電建設管理體系,部分開發建設單位、設計單位、主機廠商及監理單位、施工總承包單位等,對于海上風電建設項目管理體系的認識和要求各不相同。風險管理體系不明確,給海上風電建設項目管理帶來不確定性和風險。
人力資源風險
海上風電建設項目涉及海洋工程、船舶工程,電力工程等多個學科,對參加人員各方面的能力、素質要求均較高。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發展時間不長,海上風電建設參與單位多是由傳統電力行業產生,參建人員海上風電建設項目人員經驗能力方面的不足甚至缺失會增加海上風電建設項目風險。
風險控制迫在眉睫
根據數據統計(2010-2015年),歐洲保險市場海上風電項目在建造期的賠付金額已經超過1億英鎊,平均每個賠案的金額達到185萬英鎊,海上風電場的單一賠案金額較大,在歐洲沒有臺風等巨大災害的情形下,其最大的賠案金額已超過2000萬英鎊。
近幾年,國內也已發生多起嚴重的海上風電風險事故。2017年7月14日,江蘇省濱海縣黃海海域北,濱海北區某海上風電場工程項目海上升壓站一層平臺35KV電纜發生爆燃,19名工人跳海求生,其中18人獲救,1人下落不明;2017年8月22日,受臺風“天鴿”影響,某輪走錨失控觸碰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02#風力發電機基礎,導致貨艙進水沉沒,船上11人落水,其中5人死亡,3人失蹤,3人獲救,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約1246萬元;2020年7月4日,某安裝平臺在江蘇如東海域作業過程中因樁腿不能成功拔出,船體無法抬升,水密門關閘失敗,造成海水倒灌機艙,整體水浸;2020年9月13日,某起重船在廣東省汕尾市某海上風電項目單樁基礎施工現場安裝時發生吊臂折斷;2021年5月,江蘇某海上風電200MW項目施工的某半潛船發生事故,船體折斷。由于海洋施工環境復雜,同時在搶裝下,生產、施工、管理等環節也容易出現疏漏,有些安裝裝備剛投入使用不久就發生水淹平臺、吊臂折斷事故,這些都給我們眼前正在緊鑼密鼓作業的2021年海上風電項目敲響了警鐘。
在成熟的歐洲風電市場,針對海上作業的特點,引入了海事檢驗人的機制進行風險控制。通過專業海事檢驗人員的風險管理,督促施工方工藝實現設計要求,提升業主安全管理水平。海事檢驗人機制是高風險海洋工程建造保險的特色,歐洲已經形成了專業的海上風電海事檢驗人,對于不同的施工階段與施工工藝,有不同專業的海事檢驗人進行檢驗,如樁基施工、海纜施工等。對于重要階段,必須由指定的海事檢驗人進行風險查勘及檢驗,風險查勘報告也是未來可能出險理賠的依據。
創新模式是破局的關鍵
在歐洲,目前已經形成了專業的海事檢驗人公司服務于各類海上工程項目。國內海上風電保險還屬于初級階段,海事檢驗人在國內仍屬空白,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保險公司面臨賠付及風險累積,保險公司存在不愿釋放承保能力的可能,我國海上風電工程保險將面臨承保能力不足的局面。
中國風電項目安排再保險時發現,中國風電項目的業主普遍還不能接受海事檢驗。同時,在中國市場提供海事檢驗的公司多為外資或國際性的公司,這些公司由于受到成本和“水土不服”等問題的困擾,在中國市場提供服務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諸多局限性,因此,亟需推廣擴大本土化的海事檢驗服務。2019年3月中國船級社(CCS)與韋萊、慕再在廣州簽署了三方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共同就海上風電場設施業務的風險防范、技術交流、客戶資源共享、市場合作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協議的簽訂標志著國際保險行業對CCS海上風電服務能力的認可,為推動中國市場海上風電健康良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21年2月,中國船級社實業公司(CCSI)在參與福建某海上風電項目時,通過與承保人和業主的深入交流和溝通,結合項目特點,創新性地以海事咨詢服務的模式協助業主對其海上施工階段的風險進行管控。
海上風電的高速發展需要全產業鏈的呵護和努力,中國的海上風電保險有必要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而海事檢驗人機制的本土化,以及建立規范有效的保險市場合作體系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只有參與各方務實、開放、互信,才能合作、共贏,腳踏實地為中國海上風電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