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大多數行業出現投資萎縮,產能低迷,那么,全球風電市場為何會表現的一枝獨秀?
2008年,國際能源價格大起大落,9月份后又出現大面積的金融危機,對新能源領域的生物液體燃料、太陽能光伏等產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相對而言,金融危機基本未影響到世界風電的發展勢頭,2008年全球在風電領域的投資仍然高達365億歐元。
2008年世界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2706萬千瓦,累計裝機突破1億千瓦,達到1.2億千瓦,增長速度為28.8%。歐洲、北美和亞洲是世界風電發展的三大主要市場,2008年當年新增裝機容量分別是887.7、888.1和858.9萬千瓦,占世界風電裝機總量的95%以上。
2008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630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221萬千瓦,提前兩年實現了“2010年裝機1000萬千瓦”的國家規劃目標。2008年底,國家能源局又提出按照“融入大電網、建設大基地”的要求,力爭用10多年的時間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江蘇等地建設幾個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雖然需要解決電網大規模接納風電的技術和體制問題,以及其它產業規模發展可能遇到的障礙,但業界預計,2020年我國風電仍有望實現1億千瓦裝機容量。
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其它行業的投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風電市場的投資之所以方興未艾,一方面是由風電自身的發展狀況決定的:風電目前在電源結構中的比例不高,其裝機不到世界發電裝機容量的3%,發電量約1%,潛力巨大;風電成本與常規能源的差距也不大,目前發電成本約為煤電的1.5倍,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風電成本和上網電價還低于對電力用戶的銷售電價;風電是成本較低的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因此,發展風電的經濟代價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仍然能夠承受。
另一方面,世界各國普遍看好風電未來成本下降以及大規模應用的潛力,根據德意志銀行、全球風能理事會、美國美林公司等眾多機構和企業在2008年所做的研究預計,世界風電在未來5年內還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另外,世界風電快速發展的動力還來自于世界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擔心。在歐洲和美國,風電成為新增裝機容量最快的電源之一,美國風電裝機占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42%,歐盟27國風電裝機占其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43%,風電投資的增加,為能源供應安全和能源來源多樣化提供了技術途徑和保障。
為了加快風電發展,歐美等國還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美國所實施的“生產稅返還”政策,就相當于給風電等并網可再生能源電力提供了約2美分/千瓦時的電價補貼,使資源比較好的風電投資項目具備了經濟性。據預測,2009-2011年,美國“生產稅返還”政策補貼總額將達到131.43億美元,其中約一半將用于風電補貼。
蓬勃發展的風電市場還給我國風機制造業帶來了機遇。隨著北美和亞洲風電市場的擴大,風機產業基地逐漸從歐洲和印度延伸到美國和中國。我國的風機制造業在近三年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10多個大型整機企業具有年產上百臺兆瓦級風機的能力,零部件配套體系也日漸完善。
隨著我國風機制造業的成熟和產能的擴大,2009年后國內風機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得到緩解,競爭將在制造業顯現并日趨激烈。為此,2008年國內一些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已經有所行動,如浙江華儀出口到智利的790千瓦風機已經開始并網發電,金風科技也在歐洲建廠等。面對即將到來的激烈競爭,我國風機制造企業應及早準備,未雨綢繆,在立足國內風電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廣闊的國際市場。